发布时间:2023-10-01 14:33:07
近期,“下班后的年轻人开始搞第二事业了”的话题频登社交平台热搜。在上班与下班之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找到了新选择。在跨境电商行业早期,也有不少运营人员在公司上班期间,私下设立店铺开拓副业。
行业内,私下经营店铺的运营与公司之间的纠纷事件屡见不鲜。据卖家爆料,一位亚马逊运营将公司的产品发到自己的店铺,却跟公司谎称产品丢失,这种操作令众多卖家惊讶。内部竞争激烈,一些人干脆自己做,背后实际上是利益问题以及职业道德问题。
在跨境电商行业早期,几乎每个运营人员都会有自己的账号,主业是在公司上班,下班后还会继续打理自己的店铺采购发货,两边同时进行。当时,不少运营人员通过跟卖公司产品发家致富。毕竟公司的产品经过市场验证销售良好,省去了选品步骤,可以极大减少风险并快速出单。
这类操作在业内已习以为常。此后,有些公司明令禁止员工私开账户,并采取严厉措施防止运营单干,甚至定期通过天眼查等工具查找员工的公司法人信息,一旦发现即解雇。
如今,对比这些较易察觉的操作,有卖家爆料称,现在有些运营人员的行为更加离谱。有卖家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一些运营白天上班,晚上跟卖公司的产品。现在听说有的运营把公司的货物发到自己的店铺里,转头却告诉老板货物丢了。”
不少卖家认为这种行为缺乏职业操守且违法,一旦被发现,老板完全可以将其起诉。也有一些卖家表示,这种情况已经司空见惯。种种案例历历在目,不少卖家指出,这种情况说白了就是将公司产品拿来自己做私活,一旦老板追责,运营不仅要赔钱还将面临法律起诉,这简直是得不偿失。
“这种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产品的行为,如果数额巨大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现实中,运营人员因自家店铺与公司店铺的利益冲突导致巨大矛盾的事例层出不穷,但依然有不少运营顶风作案。”一位业内卖家说道。
在跨境电商行业,运营人员干私活很常见,特别是在如今副业盛行的时代。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2雇佣关系趋势报告》显示,有53.9%的职场人员正在从事兼职,这一比例在“00后”受访者中达到54.5%。此外,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年白领满意度指数调研报告》也显示,2022年有59.1%的白领在搞副业,占比大幅高于2021年的32.1%。
不过,亚马逊运营这一岗位较为特殊,一旦没有坚守住就容易踩过红线。在过去,也有不少运营为了自己的私活副业做出各种不当操作,最终触犯法律。最常见的就是私立店铺,跟卖自己公司产品。此前,某运营人员在公司担任运营组组长,在公司上班期间,直接用自己店铺的产品链接低价跟卖其负责小组的主打产品,还特别交代组员不允许低价抢回购物车,最终被公司发现并处分。
还有运营人员利用公司资源,直接撬走公司的供应商,为自己单干铺路。甚至有些运营人员被公司发现后,试图删除公司店铺的listing等报复行为一度在业内闹得沸沸扬扬。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运营人员工资提成较低,想要通过自己的技能去做副业提升收入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有底线。最好在将主业做好、有余力的情况下再选择副业,否则很可能会得不偿失。“运营人员需要分清本职工作与私活的界限,特别是在公司有规定的情况下,踩过红线必然会受到惩罚。”
另一位资深卖家建议,运营人员具有个人意识,无法完全控制,企业也要规避好风险,例如入职签订竞业协议,保护公司重要资料和客户资源,管理好客户档案和把控已有资源。时刻关注客户动态,相关员工离职后,要注意对应操作账号权限及时关闭。当然,如果员工平时工作态度认真,明确自己准备单干但不会与公司产生竞争,老板这时也需要展示一定的格局。
上一篇: 从热门赛道挖掘潜在商机,0经验创业者如何实现年营业额超8000万
客服电话:13316460539(李小姐)
大陆地址: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银田创意园B8-6F
香港地址:香港旺角花園街 2-16 號好景商業中心1605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