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3 10:13:22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新闻报道,一位名叫Edward的美国卖家,因为贿赂电商平台员工,被送进了监狱。他主要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勾结内部员工,删除自己产品和店铺的多条负面评价。
第二件:利用内部员工的支持,获取不法流量,给自己的产品引流。
第三件:通过贿赂手法,进行不正当竞争,破坏同类目其他卖家的正常运营。
这几条行为触及了平台卖家的痛点。如果拥有这样的内部合作伙伴,似乎可以轻松复制成功案例。然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据报道,这两位分别被判处了一年零九个月和两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不公平的竞争局面再次被纠正。
不得不提的是,这种删差评的方式已经是非法手段中的“天花板”。以前很多服务商声称自己能在平台上内部有人,删差评的成功率高达99%以上。但经过多次整顿后,现在很少有服务商敢做出这样的保证了。
如果你想去删除差评,无非就是那几招:
1、先找到人,不管是电话还是邮箱。
2、联系他,不管是自己联系还是委托服务商联系。
3、诱惑他,承诺一定的经济补偿。
4、诱惑不了,开始邮件或者电话“轰炸”。
5、差评被删,或者卖家被投诉。
为什么最后会有“删除或被投诉”两种结局?因为试图删差评就像是在刀尖上跳舞。删得好,差评消失;删得不好,可能会反过来被顾客投诉,导致店铺关闭。例如,在美国曾发生过一起因“删差评”而引发的网络事件。顾客Kayla购买了一款奶瓶加热器,使用体验糟糕,她给了一个1星差评,并详细描述了问题。随后,该卖家委托的服务商不断骚扰她,试图让她删除差评。最终,Kayla将这段经历曝光于社交媒体,引发了广泛关注,亚马逊官方也迅速采取行动,对该卖家进行了精准打击。
通过这两起事件可以看出,电商平台上没有那么多所谓的“黑科技”。那些看似神奇的手法其实只是在非法边缘试探。依靠这些手段生存和发展是完全不可能的。我们在做任何违规操作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上一篇: 亚马逊卖家面临欺诈退货难题
客服电话:13316460539(李小姐)
大陆地址: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银田创意园B8-6F
香港地址:香港旺角花園街 2-16 號好景商業中心1605室
微信公众号